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年已有40个年头了, 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由过去的一穷二白一跃而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文化教育、人民生活等等突飞猛进的巨大飞跃。
就美术中的雕塑艺术而言,改革开放更是具有革命性的突变。如果说社会各行各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是与世界的融通和引进世界的先进技术有关,那末雕塑艺术中的公共雕塑的兴起却主要是由于经济的繁荣昌盛而促使其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生长起来,其中尤以巨型雕塑工程的复兴崛起而特别引人注目。
说它是“复兴”,这就要从中国的雕塑史说起,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历史,雕塑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而诞生的,但早期雕塑的型制还只是实用器和礼器,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观赏性雕塑,直到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大规模兴起了人物雕塑,主要是佛教人物造像,遍佈历朝历代各大庙宇之中。更主要的是自先秦以来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华民族陆陆续续、绵绵延不断地开凿了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大足石刻和乐山大佛等许多规模宏伟壮观的、举世无双的巨型佛教雕塑文化工程,在中国雕塑史上形成了一条又粗又大的主线,这些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公共雕刻艺术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足以雄视世界的传世宝库。
但自清中期龙门石窟建成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方面因清晚期、民国和新中国早期的战乱与经济贫弱;另一方面20世纪初年一批知识分子留学西方,其中也有几位绘画和雕塑学子,他们带回来了西方教学模式,建立了美术专科学校并设雕塑专业;新中国成立后又有一批留苏学生学成归国,带回了俄式教学方式,自此中国美术教育体系正式形成。这种西方体系教育出来的雕塑家一般都是关起门来搞个人的创作,所创作的雕塑作品要么出现在美术展览上,要么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与普通观众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属象牙之塔的高雅艺术。更要命的是这种西式教育体系根本不理会传统雕塑、看不起传统雕塑、排斥传统雕塑,以至于传统雕塑几乎无人问津。再加之政策导向,以雕塑为主体的大型传统文化工程想都不要想。
七十年代未改革与开放的号角吹响后,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的富裕促进了城市建设的提挡升级,城市与园林需要美化,于是首先催生了“城市园雕塑”这一新的公共艺术形式,至此雕塑便走出象牙之塔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空间,它一出现就发展迅猛,现如今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公园、绿地及大型建筑物前的公共雕塑随便处可见,与广大民众零距离接触或互动,装扮并丰富了民众的生活环境,这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